2006年3月31日

Borland传奇(八)

永不成气候的C/C++开发工具-IBM VisualAgeC/C++



IBM在C/C++开发工具扮演的角色一直令人啼笑皆非,因为在C/C++编译器战争最激烈的时刻,IBM这个全球资讯大厂却一直是缺席的。一直到了1995之后,C/C++编译器市场大势已定之后才慢慢的加入战局,推出VisualAge C++ 3.0,企图进攻此市场。但是此时市场早已由Microsoft的Visual C/C++称雄。IBM的VisualAge虽然以创新的视觉化设计家能够定义物件之间的关系,但是在其他方面却乏善可陈,整个整合发展环境也缓慢如蜗牛,需要非常高档的硬体配备才能够顺利的执行,和Visual C/C++以及Borland C/C++等工具比较起来就像是恐龙一般,因此几乎没有在市场上引起任何的反应。

 

    在IBM推出VisualAge 3.0并没有在PC的C/C++开发工具市场获得任何的明显成果之后,IBM又再次的集中了许多的资源,开发下一代3.5的版本,希望能够在此市场占有一定的比率。我知道IBM在VisualAge投注了大量的资源,因为从Beta版开始台湾的IBM便有人和我接触,希望我也在RUN!PC上为VisualAge 3.5写一些文章。因此在1996年的6月我写了一篇C/C++编译器的比较文章。

 

      其实VisualAge 3.5的表现还不错,只是对于当时还在使用AMD DX4-100/32M RAM机器的我来说,实在是跑不太动VisualAge 3.5。后来台湾IBM负责VisualAge的产品经理请我吃饭,在此饭局中这位李经理同时请了贺元(后来为资迅人的总裁),薛晓岚(后来为资迅人的副总裁)以及其他两位作者,希望大家在电脑杂志中继续的为VisualAge 3.5写写东西,一起Promote此产品。在这个饭局中我是第一次和贺元,薛晓岚见面,当时贺元在中文PC Magazine有一技术专栏。记得当时我向这位李经理提起我的机器几乎无法跑VisualAge 3.5,他还立刻一口答应愿意借我一台当时IBM最高档的PC,同时每写一篇VisualAge的文章,除了RUN!PC原本的稿费之外,IBM会再付一字2.5元的稿费。乖乖,IBM真是大手笔,我算算当时我的产能,写一篇文章就能够赚2到3万,又有免费的最高档机器可用,真是太好赚了。不过后来我还是觉得IBM在此市场可能不会深耕,在不愿意违背自己写作习惯和得罪Borland的顾虑下,最后还是没有答应。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太笨了,放着好赚的稿费不赚,嘻。

 

    IBM的C/C++开发工具之所以在市场无法成功一是因为并不了解在此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使用者到底要什么。另外一个原因则因为IBM并不以PC上的开发工具软体为重要的事业,即使无法竞争对于IBM来说也没有什么影响,不像Borland这可是生命之争。因此IBM只是兴起玩玩,随即放下。所以我觉得在PC平台使用IBM的工具是很危险的,因为IBM可能随时会放弃此市场。例如不知道现在VisualAge C/C++到底如何,是不是还在3.5或是4.0版,已经数年没有任何的维护和改善了。

 

    稍后IBM为了想在OS2和Window平台上推出能够和Microsoft相抗衡的Basic工具,因此秘密的研发了一个Object Basic。我也曾看过这个工具,但是Object Basic跑起来慢得跟乌龟一样.后来不知道是不是一直无法改善这个问题,因此IBM从没有推出此产品,现在IBM似乎只对Java有兴趣,VisualAge For Java还算发展的不错,希望不会有一天IBM对VisualAge For Java的态度会和VisuaAge For C/C++以及Object Basic一样才好.

 

----------------------------------------

这个故事就说到这里了,后面的事情就如人们所见的...........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