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8日

来一道2006年考研政治题

35、自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的奶农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2004年7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之后,进入夏天,浙江一带也出现有奶农把鲜奶倒入污水沟,有时一次倒鲜奶达14吨,当时,地方兽医站工作人员出外联系鲜奶收购企业,但收效甚微。2005年8月11日,陕西省某些地方也出现奶农把鲜奶倒入污水沟,地方政府找到相关企业收购,价钱1.2元每公斤,如此低的价格,此企业到最后竟也停止了收购。

  人们不仅要问难道中国的鲜奶多的喝不完吗?

  并非如此,欧洲一些国家,人均年食用乳制品达97公斤,而中国人均年食用乳制品仅7.9公斤。前几年大批农民养殖奶牛,可生产大量鲜奶,许多企业加入了制作奶制品行业,许多产品甚至不合格就进入市场,使消费者不敢购买,导致奶制品销量下降,因此,企业收购鲜奶的数量大幅降低,造成奶农的鲜奶过剩。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牛奶事件”有何本质区别?(3分)

  2.“倒奶事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经济规律?(3分)

  3.为避免发生类似的“倒奶事件”,你认为地方政府应如何作为。(4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中的“倒牛奶”事件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的倒牛奶事件存在本质区别。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的倒牛奶事件其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是生产相对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过剩。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这种现象就不可避免。②我国个别地区出现的“倒牛奶”现象,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出现的个别现象,是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善,社会总供求在局部地区出现暂时的结构性失衡导致的,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无关。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体制改革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现象。

  (2)马克思主义社会资本运行理论认为,社会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只有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生产按比例地发展,才能顺利实现社会的扩大再生产,这是一切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共同规律。材料中的现象同样反映了这一规律。

  (3)针对这一现象,我国政府应采取的措施应该是:①完善和规范市场体系,特别是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挥规范化、网络化、连锁化的现代流通方式,保证商品和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②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调控水平,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 漂亮的分割线 -----------------------------------------------------

    当年为什么没去考研,这个也是原因啊。我先去旁边呕吐一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