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 作者:傅剑峰
我已经告别了自由不羁的日子。
能不去旅游就绝不去旅游,能不打的就绝不打的,能不在外吃饭就绝不在外吃饭……
不是我想做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是房奴的命运像魔咒般降临到头上。
2007年9月,在广州房市最高峰时,我贷款买下了一套总价达90万元的广州郊区二手房。
想想以后的日子就会崩溃。在以后二十年里,我每月工资中将有三分之一因房贷月供被银行划走,有六分之一因个人所得税被国家划走。要二十年如一日地不生病,不偷懒,无休无止工作。这真是座无形的大山,压在了我曾经悠游的人生上。
为了振作,我得找些更苦命的人来安慰自已。
我一位同事也在广州房价最高的9月入市。他为孩子上学而不得不在教育资源较好的市区买房,一套二手房子竟然化去他170万元。首付款靠卖掉原来的住房子才付足,结果还要向银行贷款一百万元。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在以后的26年里,他每月要向银行支付8000元,这几乎是他马不停蹄的奔波写稿一个月后的全部税后收入。这意味着日常家庭支出只能靠他妻子的月收入,这意味着在以后26年的日子里,不能出一点点差错,否则家庭财务就可能崩溃。他不由自嘲:“我们像骡子似为房地产商和银行干活,全世界还有哪个地方,有像我们这样的伟大房奴?”
多年以前,他一定没有想到会成为如此房奴,我甚至还毅然决然地摆脱过“房奴”的魔咒。
2005年时,我看中了广州郊区一64平方的二手房,总价才逾十五万元,我的存款刚够支付。但父母希望我一步到位买间大点的新房。
那时,广州的楼市在经历几年沉寂后开始上扬,而一路狂飚的上海楼市在几轮调控后开始回落。在上海的前同事旺财做房奴的事已名闻互联网,他在上海房价最高时入市,贷款七八十万,买后房价就开始跌了,未来三十年里月供五千元的命运却不可改变。他哲人般地感叹:“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上帝欲使其疯狂必先使其买房。”
我不想疯,所以拒绝了父母贷款买新房的建议,宁愿只买那套64平方米的二手房。
那时,我天真地以为可以一辈子拒绝当房奴,等有足够经济实力时再换买新房。
但资本最喜欢嘲弄我们这些盲目乐观的年轻人了。广州的房价在2006年和2007年以超出想象的速度狂飚,工资却没有像预期那样增长。并且,需要换房的客观原因提前到来了。在2007年7月,我不得不再次去关心房价。
一看吓一跳,我那套64平方米的房子已经可以卖30-32万元。也就是说,两年时间,我的房子涨了一倍。如果我要在同一小区想换大一点新一点的二手房,两年前四十万元就可以买下,现在则要近八十万元。此时才觉得,面对这个不靠谱的世界,父母比我有远见多了。
但房子铁定得换。新房的价格让人生畏,市内的新房,洗手间大的地方,都要一二十万。地处广州郊区的洛溪新城,所有的新房均价都在每平方米一万左右。那就看二手房吧,把自已住的房子卖掉可得三十万元,如果能再买到五六十万元的大房子,就不用贷太多钱,我实在不愿做房奴。
房屋中介们有火一样的热情,每天十几个电话催我去看这房那房。但价格便宜点的房子不如意,如意的房子价格又远超过预算。看了半个月,只看得人心浮气躁虚火上升。
中介们玩得把戏也让我二手房市场越来越失望。这个中介神秘兮兮地告诉你,这间房子可以给你谈到“最笋”(意为最便宜)的65万元,同一公司的另一中介在另一次却说,这房子的底价是62万元。中介们为了抢生意,也相互拆台,相互指责竟争对手吃客人的差价。最后听得都不知道信谁得好。
这样被煎熬多日,终于看中了同一小区的一套新二手房。百余平方米,要价65万元,不错。我猴急得想马上下定金,中介就告诫我:“别太急,太急房东会临时加价的。”我按捺了几天,才开始和房东谈判。但她一开口就变卦:“现在(房子)一天涨一个价,这房子65万不卖了,至少要68万。所有税费当然也要你付。”
这不是欺侮人么?不但临时加价,还要我替她交税(三万多元)。中介劝我,现在房价不停上涨,加价是正常的。按规定税收确应各自负担,但现在是卖方市场,把税费转嫁给买房是广州深圳等地的行规。
我十分压抑,但最后还是“忍辱负重”地同意了房东所有的霸道要求,交了2万元定金。
为了在合同规定时间内筹足首期款,我最终以30万元的市场最低价把那间64平方的房子卖掉了。事后才知,买我房子的人是炒家,看我急需现金就杀价。不由感叹,在这个混乱的市场,不管我做买家还是卖家,都只能吃亏。
就在我备足钱准备去首付时,与我签了卖房合同的房东却翻悔了。原来,在我去筹钱的十余天中,这个房东发现她的房子猛涨了近十万元,就反价不想卖我了。
她甚至还不愿按合同赔我2万元的违约金。那时,我也被惹急了。得知此人想在近期移民澳洲,我就告诉她,如果她不按合同赔偿,就属严重不诚信,我会把相关证据全部提交给澳洲使领馆,看你还能不能移民。这一招真把她吓坏了,马上按合同赔了钱。
但即使赔了这2万元,对急于买房的我来说,仍损失惨重。就在这一个月的拉据战间,同样那套房子,就涨了十万元。好点的房子涨三四十万元也属正常。正因为这种疯涨,二手房交易中出现了许多卖房者反价的情况。更有同一小区的一位南方报业同事,在交付了数十万元定金与首期后,还被中介与炒手联手反价,弄得她苦不堪言。
这样的混乱和贪婪伤透了我的心。所以我不想再在那个小区看房。又是一番折腾后,终于在广州郊区买下了一套单价84万元,加入各项交易费用达90余万元的二手房。
其后不久到北京出差,与北京的几位好友谈起买房与还贷的这种种辛苦烦恼,他们却一点同情也没有:“你这厮,得了便宜还卖乖。和北京比,广州的房价已经够便宜了。”
我的这几位老友,一位是人民日报记者,一位是人民政协报编辑,一位是知名时尚杂志编辑,却都是租房生活。他们共同的理由是,房子太贵不敢做房奴。而在房地产公司做销售经理的同学早有了自已的房子,在中央某部委工作的同学也靠极便宜的内部价买到了房。在权力与资本统吃一切的时代里,时代的影子竟也如此泾渭分明地投射到他们买房的问题上。
九月未,广州房价继续上飚,我新买的二手房竟然在十余天再涨二十万元。尽管这样的升值对我没有实际意义,但还是安慰了我房奴的心。
十月,第二套房限制贷款的政策露头,广深房市忽然转冷。我那套新买的房子也跌破了我的买入价。到后来,我都不忍去关心它的价格了。
而我那位也在高位入市,首付加贷款达170万元的同事,房价更是跌去三四十万元。
十一月,深圳的房屋中介因房市转冷开始大规模倒闭,中天置业老总更是携亿元巨资潜逃。我那位心情惨淡的同事刚好在调查此事,稿子是我编辑的。他告诉我,写稿都累到流鼻血了,“但为了付每月的房贷,为了揭露这个混乱的市场,我死活得撑着。”这悲壮都有点让人心酸。
也是在深圳,我的另一位朋友却笑逐颜开。他是一位在深圳白手起家的媒体从业者,刚创业时没钱买房。但等他年薪达十万元时,深圳的房价却以离奇的速度上升,到了今年八九月份,市内均价逾2万元/平方米,有的甚至高达4-10万元/平方米,和一界之隔的香港不相上下。
去年,他助邹涛发动起了震惊全国的“不买房运动”,试图以个人之力对抗疯狂的房市。“我就是不买房,我就赌深圳的房市要降。任何市场都是不能违背经济学常识的”他说。由于2008年货币政策将从紧,他打算等到2009年,房市回到正常价格后再作打算。
他微笑着说:“只有那些炒家和地产商等不起。我是等得起的,因为我的老婆很好,她愿意陪我等。”他们夫妻俩租住在深圳一间不足五十平方米的房子里,已经好几年了。
----------------------------------------无奈的分割线----------------------------------------------------------
还贷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买房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还好,还没买房,呵呵,稳住。
我已经告别了自由不羁的日子。
能不去旅游就绝不去旅游,能不打的就绝不打的,能不在外吃饭就绝不在外吃饭……
不是我想做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是房奴的命运像魔咒般降临到头上。
2007年9月,在广州房市最高峰时,我贷款买下了一套总价达90万元的广州郊区二手房。
想想以后的日子就会崩溃。在以后二十年里,我每月工资中将有三分之一因房贷月供被银行划走,有六分之一因个人所得税被国家划走。要二十年如一日地不生病,不偷懒,无休无止工作。这真是座无形的大山,压在了我曾经悠游的人生上。
为了振作,我得找些更苦命的人来安慰自已。
我一位同事也在广州房价最高的9月入市。他为孩子上学而不得不在教育资源较好的市区买房,一套二手房子竟然化去他170万元。首付款靠卖掉原来的住房子才付足,结果还要向银行贷款一百万元。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在以后的26年里,他每月要向银行支付8000元,这几乎是他马不停蹄的奔波写稿一个月后的全部税后收入。这意味着日常家庭支出只能靠他妻子的月收入,这意味着在以后26年的日子里,不能出一点点差错,否则家庭财务就可能崩溃。他不由自嘲:“我们像骡子似为房地产商和银行干活,全世界还有哪个地方,有像我们这样的伟大房奴?”
多年以前,他一定没有想到会成为如此房奴,我甚至还毅然决然地摆脱过“房奴”的魔咒。
2005年时,我看中了广州郊区一64平方的二手房,总价才逾十五万元,我的存款刚够支付。但父母希望我一步到位买间大点的新房。
那时,广州的楼市在经历几年沉寂后开始上扬,而一路狂飚的上海楼市在几轮调控后开始回落。在上海的前同事旺财做房奴的事已名闻互联网,他在上海房价最高时入市,贷款七八十万,买后房价就开始跌了,未来三十年里月供五千元的命运却不可改变。他哲人般地感叹:“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上帝欲使其疯狂必先使其买房。”
我不想疯,所以拒绝了父母贷款买新房的建议,宁愿只买那套64平方米的二手房。
那时,我天真地以为可以一辈子拒绝当房奴,等有足够经济实力时再换买新房。
但资本最喜欢嘲弄我们这些盲目乐观的年轻人了。广州的房价在2006年和2007年以超出想象的速度狂飚,工资却没有像预期那样增长。并且,需要换房的客观原因提前到来了。在2007年7月,我不得不再次去关心房价。
一看吓一跳,我那套64平方米的房子已经可以卖30-32万元。也就是说,两年时间,我的房子涨了一倍。如果我要在同一小区想换大一点新一点的二手房,两年前四十万元就可以买下,现在则要近八十万元。此时才觉得,面对这个不靠谱的世界,父母比我有远见多了。
但房子铁定得换。新房的价格让人生畏,市内的新房,洗手间大的地方,都要一二十万。地处广州郊区的洛溪新城,所有的新房均价都在每平方米一万左右。那就看二手房吧,把自已住的房子卖掉可得三十万元,如果能再买到五六十万元的大房子,就不用贷太多钱,我实在不愿做房奴。
房屋中介们有火一样的热情,每天十几个电话催我去看这房那房。但价格便宜点的房子不如意,如意的房子价格又远超过预算。看了半个月,只看得人心浮气躁虚火上升。
中介们玩得把戏也让我二手房市场越来越失望。这个中介神秘兮兮地告诉你,这间房子可以给你谈到“最笋”(意为最便宜)的65万元,同一公司的另一中介在另一次却说,这房子的底价是62万元。中介们为了抢生意,也相互拆台,相互指责竟争对手吃客人的差价。最后听得都不知道信谁得好。
这样被煎熬多日,终于看中了同一小区的一套新二手房。百余平方米,要价65万元,不错。我猴急得想马上下定金,中介就告诫我:“别太急,太急房东会临时加价的。”我按捺了几天,才开始和房东谈判。但她一开口就变卦:“现在(房子)一天涨一个价,这房子65万不卖了,至少要68万。所有税费当然也要你付。”
这不是欺侮人么?不但临时加价,还要我替她交税(三万多元)。中介劝我,现在房价不停上涨,加价是正常的。按规定税收确应各自负担,但现在是卖方市场,把税费转嫁给买房是广州深圳等地的行规。
我十分压抑,但最后还是“忍辱负重”地同意了房东所有的霸道要求,交了2万元定金。
为了在合同规定时间内筹足首期款,我最终以30万元的市场最低价把那间64平方的房子卖掉了。事后才知,买我房子的人是炒家,看我急需现金就杀价。不由感叹,在这个混乱的市场,不管我做买家还是卖家,都只能吃亏。
就在我备足钱准备去首付时,与我签了卖房合同的房东却翻悔了。原来,在我去筹钱的十余天中,这个房东发现她的房子猛涨了近十万元,就反价不想卖我了。
她甚至还不愿按合同赔我2万元的违约金。那时,我也被惹急了。得知此人想在近期移民澳洲,我就告诉她,如果她不按合同赔偿,就属严重不诚信,我会把相关证据全部提交给澳洲使领馆,看你还能不能移民。这一招真把她吓坏了,马上按合同赔了钱。
但即使赔了这2万元,对急于买房的我来说,仍损失惨重。就在这一个月的拉据战间,同样那套房子,就涨了十万元。好点的房子涨三四十万元也属正常。正因为这种疯涨,二手房交易中出现了许多卖房者反价的情况。更有同一小区的一位南方报业同事,在交付了数十万元定金与首期后,还被中介与炒手联手反价,弄得她苦不堪言。
这样的混乱和贪婪伤透了我的心。所以我不想再在那个小区看房。又是一番折腾后,终于在广州郊区买下了一套单价84万元,加入各项交易费用达90余万元的二手房。
其后不久到北京出差,与北京的几位好友谈起买房与还贷的这种种辛苦烦恼,他们却一点同情也没有:“你这厮,得了便宜还卖乖。和北京比,广州的房价已经够便宜了。”
我的这几位老友,一位是人民日报记者,一位是人民政协报编辑,一位是知名时尚杂志编辑,却都是租房生活。他们共同的理由是,房子太贵不敢做房奴。而在房地产公司做销售经理的同学早有了自已的房子,在中央某部委工作的同学也靠极便宜的内部价买到了房。在权力与资本统吃一切的时代里,时代的影子竟也如此泾渭分明地投射到他们买房的问题上。
九月未,广州房价继续上飚,我新买的二手房竟然在十余天再涨二十万元。尽管这样的升值对我没有实际意义,但还是安慰了我房奴的心。
十月,第二套房限制贷款的政策露头,广深房市忽然转冷。我那套新买的房子也跌破了我的买入价。到后来,我都不忍去关心它的价格了。
而我那位也在高位入市,首付加贷款达170万元的同事,房价更是跌去三四十万元。
十一月,深圳的房屋中介因房市转冷开始大规模倒闭,中天置业老总更是携亿元巨资潜逃。我那位心情惨淡的同事刚好在调查此事,稿子是我编辑的。他告诉我,写稿都累到流鼻血了,“但为了付每月的房贷,为了揭露这个混乱的市场,我死活得撑着。”这悲壮都有点让人心酸。
也是在深圳,我的另一位朋友却笑逐颜开。他是一位在深圳白手起家的媒体从业者,刚创业时没钱买房。但等他年薪达十万元时,深圳的房价却以离奇的速度上升,到了今年八九月份,市内均价逾2万元/平方米,有的甚至高达4-10万元/平方米,和一界之隔的香港不相上下。
去年,他助邹涛发动起了震惊全国的“不买房运动”,试图以个人之力对抗疯狂的房市。“我就是不买房,我就赌深圳的房市要降。任何市场都是不能违背经济学常识的”他说。由于2008年货币政策将从紧,他打算等到2009年,房市回到正常价格后再作打算。
他微笑着说:“只有那些炒家和地产商等不起。我是等得起的,因为我的老婆很好,她愿意陪我等。”他们夫妻俩租住在深圳一间不足五十平方米的房子里,已经好几年了。
----------------------------------------无奈的分割线----------------------------------------------------------
还贷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买房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还好,还没买房,呵呵,稳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