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日

中国人为什么必须勤劳

《壹读》傅二黛举例称,如果你是一位公司职员、管理层、老板,以下经历你肯定不会陌生——

贵公司和另一家公司谈成了一单上千万的大case,签合同时贵司表示没有收到货款不发货,对方公司则表示没收到货之前绝不付款,因为双方此前都碰到过中途毁约卷款消失的糟心事儿,拿着白纸黑字的合同找到法院,即便打赢官司也很难执行。

最后双方选择了另一种又笨又麻烦但是相对安全的办法:把这单大case分成100次小交易进行,原本只要花两天时间的事儿,硬生生地投入了N倍的人力,花上200天完成。

向上级随便报个项目,审批过程和申遗差不多,必须不断写材料、修改材料、上交材料、补充材料……2013年,《人民日报》报道了一项抽样调查,中国企业平均每个项目涉及的审批部门5.67个,审批程序平均9.4道,审批时间最长项目平均为171.35天,最长一个项目批了1500天。

如果你是个小主管或者公司高管,最日常的加班项目是参加各种饭局和应酬,饭桌上、应酬场面里有时是公司所在区政府领导,有时是潜在合作伙伴,有时是对口部门官员……总之,各行各业的领导们在非正式场合上倾注的人情成本和时间成本,常常比谈判桌上的正式往来要多得多。

以上中国特色商业众生相。让中国人勤劳又不富有,各种制度缺陷亦有重大贡献。为了弥补制度缺陷带来的额外成本以及交易风险,我们——无论是普通职员还是管理层——都不得不格外勤奋,一天多工作几小时,再多工作几小时,晚上十一二点还在打工作电话,即便周六周日也常常被工作征用,而这些额外付出绝大多数是无偿的。

必须勤劳,勤劳,再勤劳,这就是中国人为制度成本付出的代价。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