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自新语丝,作者未署名
中国人习惯上把第一次中英战争称为“鸦片战争”,但实际上这场战事的起
因绝对不是什么“ 英国为了倾销鸦片”。当时世界范围内吸食鸦片基本都是合
法的(例如英美都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立法限制毒品),奇怪的是,这
些不禁鸦片的国家反倒没什么人吸鸦片,倒是中国这个禁烟的国家对鸦片一往情
钟。一方面清朝有很多人是拿着高官厚禄却没什么正事干,平时除了黄赌自然就
是毒(这就像某个人均 GDP不到三千美圆的穷逼国家却能在奢侈品消费领域独领
风骚一样),而其它洋货要么是像钢琴一样玩不来,要么是像刀叉钟表睡衣之类
不好玩。另一方面,乾隆禁烟之后,各地官员反倒可以找鸦片商收保护费了,收
了黑钱还不用纳税,为了抢这块肥肉,不仅没有执行乾隆的政策,还拼着老命的
引进鸦片,导致鸦片在中国越卖越红火。
一开始,皇帝老爷们对禁烟这事儿都不是很认真,直到道光年间,各地农民
起义不断,清朝的鸦片军被打得找不着北,发现枪杆子不好使的道光把所有的责
任都推到了鸦片身上。其实道光也不想想怎么官兵抽鸦片农民就不抽的,当时的
军队腐败不堪,平时也不好好训练,省下来的钱跑去吃喝玩乐,等上级领导来检
查时才装模作样的表演几个固定节目,所以后来清军和洋人打白刃战时人数占优
还是输得一塌糊涂,到甲午海战时更是在装备领先的情况下被日本打败。而皇帝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对军队一直是好生供养,这就给他们提供了抽鸦片的所有条
件:金钱和时间。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本来就跟农民差不多,抽了鸦片就更没得玩
了,这时道光才知道着急,发了狠要禁烟。但他哪里想得到那些本应帮他禁烟的
人,既是鸦片的主要消费群体,又是鸦片走私的庇护者。对这些人来说,军队没
战斗力关我屁事,大清的江山关我屁事,又不是我的,是你皇帝老子一个人的,
我趁着现在当官使劲捞就是了。
这么一来,禁烟自然是无从谈起,直到最后道光才物色到了一个真正肯禁烟
的人——林则徐,和英国人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说来搞笑,林则徐到广州禁
烟,本来当地官员是想拿银子打发他回家的,谁知此人是真心办事,不吃这一套。
今天我们说林则徐是民族英雄,其实当时官员们都当他是神经病,而且这种人真
要放到今天的官场他还是要被当成神经病,要不了三两回合就得被和谐。林则徐
到广州后不久就要求洋商们交出所有鸦片,还发了份照会:听说英美两国天气干
燥,土质干硬,夷人都是把肉磨成粉食用,久而久之导致大便不通,只有中国的
大黄和茶叶可解,皇上对你们有恩,你们也该配合我这个钦差的禁烟工作。我对
你们这些外夷的伎俩再了解不过,所以别跟我耍什么花招,其实我们老百姓都很
讨厌你们了,你们再卖鸦片,难保他们不会弄死你们……
这个大便不通还不是最离谱的,此前还有大臣建议道光严惩吸食鸦片者,怎
么个惩法呢?这个大臣说,他听说红毛们是把吸鸦片的人系在竹竿上,用大炮发
射进海里……林则徐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动不动就绑架民意威胁洋人,但其实言
谈之中又经常流露出对民众的不屑,在他眼里,底层民众只有两种人:洋人的走
狗与洋人的潜在走狗。可惜洋人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往往远胜这些政府官员,鸦
片战争爆发之前,英商安德森就建议英国政府:据我观察,中国的老百姓普遍讨
厌清政府,等打进去时,我们不能伤害一般群众,而且应该张贴告示,说这场战
争不是针对他们的。后来英军也照作了,于是清廷又大骂洋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
众。
林则徐的照会一来,洋人第一反应是又他妈来要保护费了,正商量着该花多
少钱摆平呢。其实当时洋人们是混得很悲惨的,清朝闭关锁国,重农轻商,本就
看不起做生意的,又自封天朝上国,觉得自己天生就不用跟外夷讲什么平等,所
以指定只有广州十三行才能进行洋货买卖,而且还不是洋人卖,而是由中国人中
转,洋人不能随意接触其他中国人,而且也不能随意在中国走动,只能在圈定的
范围内活动,换句话讲就是“外国人与狗不得外出”。清朝关税虽低,但那只是
理论税,洋人在中国总免不了被横敲竹杠。而且那些贩卖洋货的中国人必须靠贿
赂换取外贸执照,这个钱当然要算在商品价格里,导致洋货价格像中国的房市一
样一路走高,本来中国人就不感兴趣,这么一来就更卖不出去了。所以说鸦片除
了导致中国的白银外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把民间的财产转移向了政
府。
在此之前洋商们一直都没遇到林则徐这款的,一时摸不清对方的来意,打算
先观察观察敌情,回复林则徐说要用七天时间商量商量。林则徐本来觉得自己在
这些夷人面前是充满优越感的,完全应该说一不二,想不到对方还要开什么委员
会搞民主决议,一下把他给惹火了。林则徐查清英商颠地是“拖延战术”的主要
智囊,立刻派人前去捉拿。后来差人去执行任务时耍了个滑头,说是“召颠地入
城”,但英国人还是不放心,要求林则徐承诺24小时内放颠地回来。大清可从来
没什么拘留最长期限之类的说法,都是想关多久关多久,所以林则徐一听,你这
不是他娘的放屁吗,马上抓了两个买办(即汉奸)到英国人那里示威。这下英国
人才明白事态严重了,一时间竟不知所措。
这时另一个主角——英国驻华商务总督义律——登场了。说来搞笑,此人作
为鸦片战争引发者之一,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反鸦片者,他认为鸦片本身就是不道
德的,在一个明令禁止鸦片的国家内走私鸦片更是有辱英王的名誉。义律一听林
则徐要动颠地,马上急了,匆匆跑到商馆去,谁知林则徐给他来了个有去无回,
等义律一进去就把商馆给封闭了,撤走所有的中国人,勒令中国人不得再与洋商
接触,否则以汉奸论处,还来了个断水断粮。义律一看这架势,是要把人活活逼
死,马上给林则徐写了封信,大意是威胁说你再这样难保两国不会打仗。林则徐
在下面加了批语:“天下万方,何处与天朝相提并论?‘两国’称谓,难道是指
英国和美国说的?”其实义律与林则徐交涉数次,基本处于鸡同鸭讲,双方都以
武力威胁对方,但又都不惧怕对方的武力,只不过义律是嚣张但有底气,而林则
徐根本是无知者无畏,所以两个人都奇怪了,靠,他怎么就不怕我呢?其它内容
基本上也是有听没懂,例如林则徐对这封信是这样回复的:先大谈因果报应学说,
举了一些坏人突然暴毙的实例,接着谈中国对英商的恩情,又讲到没有茶叶洋人
就会大便不通而死的问题,另外民意沸腾,举国激昂,再不交出鸦片,小心吾皇
天威降临……
但总体而言,林则徐没直接进去把洋人杀掉,已经是非常客气了。至于他不
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就是想展现泱泱大国的风范,表达天朝对这些外夷宽宏大量
的姿态。义律那边被断水断粮也受不了,再加上搞走私本就理亏,于是跟英商们
商量能不能把鸦片全部上缴,这里他也耍了个滑头,说你们这些鸦片损失将由政
府来处理。英商一听乐坏了,这等于是把鸦片送给中国人,再从英国政府那里拿
钱,当然是十二万分的乐意,当然他们也知道义律是在打官腔,他本身也没那么
大的能量给赔偿问题打包票,于是又集资给一个马上要回英国的商人,让他到议
会去活动活动。理论上来说英商本来是一毛钱都拿不到的,在鸦片战争打响之前,
英国政府的态度一直是“你们走私你们活该”,大清爱咋咋地我们才不管你们的
损失,连英国军舰都回复义律说不会保护违反他国法律的走私行为,但后来随着
鸦片战争打响,情势直转急下,也算这些鸦片贩子好运了。看到这里各位应该发
现一点,其实英国之所以来侵略中国,跟虎门销烟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他们的政
府本来没打算跟鸦片走私扯上关系(当时英国政府也不了解英商的处境,对英商
来说,鸦片贸易怎么看都不像是“走私”,因为来接头的不是政府官员,就是清
朝水师)。战争的真正起因其实是以下两件事:甘结与林维禧案。
英商在义律的怂恿下,把所有的鸦片全部交了出来,林则徐也终于解除了对
英商的包围。但禁烟的事却还没有完。林则徐又要英商签订“甘结”,其实就是
保证书一类的东西,内容是禁止“一切来人” 进行鸦片走私,否则一经发现,
“货尽没官,人即正法”。这甘结的有趣之处是带有中国特色的连坐效应,他要
英商不仅对自己的船负责,还要对别人的船负责,不仅对英国人负责,还要对所
有国家的人都负责。其实林则徐早在对付吸食者时就采用了“五户连环保”政策,
但他不知道洋人是绝对不会答应这种要求的,不然万一哪天船上有人夹带鸦片,
弄不好自己小命也要玩完。林则徐觉得义律是这帮人的头头,要他代表所有洋商
签字,义律告诉林则徐:我不能代表那些英商,就算英国国王也代表不了他们。
林则徐一听又怒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这不是存心忽悠我
吗?但他还是很有风度的教育义律:你骗我说你自己不能代表也就算了,但你说
英国国王都不能代表,你这可是叛国啊,叛国大大的不好……
又是鸡同鸭讲。义律死活不签,最后全体英商撤出虎门,到葡萄牙人的地盘
澳门交易去了。但林则徐连自己地盘以外的事也要管一管,命令义律要么回来甘
结,要么从此滚出中国,义律却坚决不从,提出以下几点:清朝将无辜者和走私
者一起在商馆里拘禁七个星期之久;鸦片贸易受到中国官员的鼓励和保护,事实
上他们所从事的贸易里,没有一项是像鸦片这样有“固定收费”的(言下之意其
它产品要交的苛捐杂费更多)。义律一是担心英商人身安全再受威胁,二是希望
林则徐先检讨一下大清自己的错误,但他们还没注意到一点:林则徐对付过吸鸦
片的中国人,对付过提供鸦片的英国人,对付过卖鸦片的中国人,惟独没有对付
那些保护鸦片走私的人,这就是清朝官场官官相互的微妙“潜规则”,英国人是
无论如何也不会理解的。林则徐又搬出民意恐吓义律:沿海民人,莫不视波涛如
平地,倘一触动公愤,则人人踊跃思奋,虽欲阻之而不能矣……
甘结的事久拖不下,双方旧怨未平,新仇又起。当时几个英国水手醉酒后与
中国人发生冲突,双方群殴,一名叫林维禧的同志不幸为国捐躯。事发后,英国
水手立即花钱私了,请家属封口,但两天后还是让义律得知此事,前来调查,先
给受害人家属赔偿,再分别悬赏,请目击者指出致命一击是哪个水手造成的、是
英国人先挑事还是中国人先挑事。又过了两天林则徐也知道了(英国水手的钱真
是白花了),二话不说,要义律立即交出凶手,杀人偿命。义律哪敢把人交出来
啊,那时英国人判案还得给被告个申诉的机会,而我国的衙门就是八个字:大刑
伺候,从实招来,狗熊被打完都会承认自己是兔子,而且林则徐根本不在乎是谁
杀了人,反正我死一个你也得死一个,随便哪个都行,这一点对尚未查清真相的
义律来说更是无法接受。当时英国已经采用陪审团制度,义律提出要设立一个英
式衙门,请林则徐前来观摩,林则徐一听愣了,你们这些外夷还有衙门?当下拒
绝。后来义律自己把人给审了,五名水手分别监禁三个月至半年不等并处以罚金,
义律还特别强调,这些人必须被关押在英国而不是中国的监狱。
义律当时的处境是很尴尬的,水手在中国杀人,本来应该接受中国的法律审
判,但当时中英之间的文明程度实在差距太大,到了不能为人接受的程度,这就
好象今天中国人到哪个非洲国家打工,一不小心触犯了当地法律,结果被判用火
烧死后由当地土人分而食之,中国人肯定也受不了。当然中国政府肯定不管这事
儿就是了,义律却表示绝不会让大英公民接受“野蛮肉刑”,拒不交出凶手。后
来义律无奈之下想了个庸招,他骗林则徐说根据《万国公法》,他是拥有“领事
裁判权”的,这件事应该根据英国法律来判。谁知林则徐还真找自己的美国私人
医生伯驾翻译了一下《万国公法》,虽说翻译出来的内容是一个字也看不懂,但
据伯驾所说,没有“领事裁判权”这一说。而中国第二次接触《万国公法》已经
是二十多年后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讲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倒也不算
错,可惜“第一人”也就是这么个“没有茶叶则大便不通”的水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